1.杜正贤出生于哪里

2.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

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目录

4.列举景观生态设计有哪些

5.谁能介绍一处北京的抗战遗迹

遗址公园案例的组织管理思路_遗址公园案例

简介: 对应与绿色建筑,“绿色景观”是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景观。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具体措施包括雨洪利用、乡土植物和材料的应用、自然风、水和光的利用,避免使用化学和农药,材料的可循环性等等。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化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化设计更是一种;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关键字: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 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 可持续景观

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 Hardin 的“公有的悲剧”则揭示了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而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健康。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 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大生态设计,等等。本文将着重讨论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Walter,Arkin,et al,1992;Aberley,1994;Register,1994;Roseland,19;王如松,1988;黄肇义,杨东援,2001;宋永昌等,1999;黄光宇,陈勇,19;沈清基,2000;李团胜石铁矛,1998;王军待等,1999;欧阳志云王如松,1995;宗跃光,1999)。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1、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 ,p18)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最少对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师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对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Newton ,11,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Design for human ecosystem,Lyle,1985)。是一种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p10),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89,1993).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号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2、生态设计原理

下面将以Sim Van der Ryn 和Stusrt Cowan(1996)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的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原理之一:地方性

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的创造,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设计。例如,在云南的哀牢山中,时代居住这里的哈尼族人选择在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坡居住,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宜于居住;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大连牲畜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都有奇特的医药功能。所以山林是整个居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哈尼梯田文化之美,也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皖南的村落,如宏村,也可见同样的生态设计经验(俞孔坚,1992)。

其二,适应场所自然过程: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本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能。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其三,当地材料: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要求。

原理之二: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分可再生(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保护的优秀传统值得借鉴,它们往往以宗教戒律和图腾的形式来实现特殊的保护(俞孔坚1992)。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

第二、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的消耗。即使基于已有的技术,有学者认为人类可以用比现在少一倍的能源和消耗而获得比现在高一倍的生活水平,既所谓的四倍数(Factor four,Von Weizsacker 等,19).相似的观点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只有将消耗量减少到50%,而发达国家较少到10%,地球的可持续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为此,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于1994在国际上成立了“十倍数俱乐部”(The Factor Ten Club,见Von Weizsacker 等,19)。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能自身繁衍。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可以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第三、再用(Reuse)。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 早在11年,景观设计师Richard Hagg就提出利用西亚图的煤气工厂遗址建成市民休闲公园,并于15年开放(见Frankel and Johnson,1991)。一个类似的例子是由德国景观设计师Peter Latz设计的Emscher Landscape Park景观公园(见Brown B. J.,2001),1991年开始设计,1994年开放,公园占地230公倾,位于德国钢铁重镇Ruhgebiet,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工厂设施,进行生态恢复,生锈的告炉,斑驳断墙,在绿色的包围中讲述一个辉煌工业帝国的过去. 国内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个始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粤东造船厂,不是被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地产开发,而是利用现有榕树,厂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在这里,古树讲述了这块场地的历史,厂房和机器深刻了城市的记忆。

第四、再生(Recycle)。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未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而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是单向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因此有了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属性是可以循环再生的.从原野,田园,高密度城市,再到花园郊区,边缘城市和高科技园区,随着城市景观的演替,大地上的没一寸土地的属性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俞孔坚,2000,2001). 昔日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大面积铺装或迟或早会重新变为森林或高产的农田,已经填去的水系会被重新恢复。

工业的生态设计要求工业生产流程的闭合性,一个闭合的生产流程线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生态目标,一是,它将废物变成,取代对原始自然材料的需求;二是,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

基于这一概念,Lyle等人(1994,p10)提出了再生设计理论(Regenerative Design).即用“源—消费中心—汇”循环系统取代目前的线性流,形成一个再生系统(Regenerative system),使前一流程中的汇变成下一流程中的源。根据Lyle的经验,实现再生系统,在设计上有以下十二大战略:

1. 让自然做功;

2. 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背景;

3. 整合而非孤立;

4. 需求多功能的满意或较优而非单一功能的或最小;

5. 适当的已适用为目的的技术追求,而非过分追求高科技;

6. 用信息取代物质和能力消耗;

7. 提供多条解决途径;

8. 寻求用共同途径解决多个不同问题,而非就事论事;

9. 把管理储存(包括、能源和废弃物)作为关键因素来对;

10. 创造环境之形来引导功能流;

11. 创造环境之形来标识过程;

12. 可持续性优先。

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的消耗,污染的产生以及栖息地的丧失。

生态算帐方式有主要有:

其一是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件户外家俱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成品后,又运至北京置于场地之中,破旧后变成垃圾,进入处理场。这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量和土地的消耗,也就是说,这一家俱的生态费用都应该作为设计时的考虑因素。一张简单的园林座椅,实际上关联着河流的水质、森林的状态以及山体的水土流失程度。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考察,我们可以评价设计和使用的产品的生态性。我们需要对理解产品生产过程以决定它们对物质和能量是节约的,或是浪费的,是有毒的,或是无害的。生态设计要求我们对所有我们使用的东西进行探究,生产它们意味着牺牲什么?它们的创造会给人、动物及自然带来什么危害?

其二:能流和物流跟踪

通过对维护我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所必须的能流和物流,包括自然水、污水流、电流、食物流、垃圾处理及旧物如玻璃的再利用等流程,我们就会对维持我们生活的系统更加敏感和关注。

杜正贤出生于哪里

(一)案例背景

唐山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煤矿井,并创造了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唐山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140多年的煤炭开活动,在城市内形成了大范围的煤塌陷区,其中南湖区域就多达30平方公里。几十年的沉降和塌陷,曾导致南湖区域杂草丛生、污水满沟、飞灰蔽日,特别是多年来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倾倒,形成了巨型垃圾山,成为距离唐山城区最近的“工业疮疤”,被当地人称为“龙须沟”。面对严重的煤塌陷地问题,唐山市经过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让昔日30平方公里的南湖煤塌陷区转变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并成功举办了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促进了生态、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产业发展,成为了一个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好作品”。

(二)具体做法

一是做好规划先行的顶层设计文章。委托中国地震局、煤炭科学总院唐山分院等单位,集沉降区地质数据4万多个,深入开展煤沉降区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设计院,共同编制了南湖生态城建设规划,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在制定煤塌陷地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规划图”和“施工图”的同时,统筹规划生态修复后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优化布局居民搬迁安置区、生态修复区和新产业发展区,建设集生态旅游、文化创意、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二是做好科学环保的生态修复文章。结合河道整治、城市排水与泄洪功能以及景观水体营建等,综合治理区域内各类污水,实现南湖水环境的修复和水系循环贯通。充分发挥水生动植物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科学种植芦苇、荷花、睡莲等植物,同步推进水生态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取低干扰、低成本、低能耗技术,将高达50米历史积存的垃圾山进行封闭改造,实现污染物治理过程的“零排放”。将区域内剩余的大量粉煤灰加工为建材,用作地基的基础材料和地形堆叠。利用废弃的植物材料、枝干等,结合石笼工艺,布置于湖滨以护岸、固土,起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作用。通过科学生态修复,共清挖和综合利用存量垃圾800万立方米、粉煤灰800万立方米、煤矸石450万立方米,建成了凤凰台、市民广场、地震遗址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动南湖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

三是做好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显山露水”文章。2016年4月,南湖成功举办了拥有133处景观但未占用一分耕地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充分彰显了南湖坚持走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成果,展示了南湖区域生态修复的成效,大幅提升了南湖的知名度。推动“生态+文化”融合,建设唐山文化广场、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建成了河北省首家集餐饮、演艺、文化等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博物馆——唐山宴,实现生态、饮食、文化等多要素融合发展;基于源起唐山的皮影文化,在南湖打造全国首家皮影文化主题乐园,创设平安扣皮影剧场,多维度展示唐山的民间传统艺术,再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获得了良好反响。推动“生态+体育”建设,兴建智能运动驿站、唐山新体育中心,举办TBA唐山篮球联赛、唐山国际马拉松赛等众多体育赛事;建成南湖足球公园、足球城市广场和足球主题酒店,打造国内首个足球主题综合项目,承办国际友好欢嬴杯、中国女足甲级联赛等各类足球赛事2300余场。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建成了国家5A级南湖旅游景区,新建1.4公里滨湖栈道、音乐喷泉和南湖灯光秀等旅游设施,建设植物馆、低碳生活馆等生态文化科普基地,增强游客游览体验。

(三)主要成效

一是让“工业疮疤”重现绿水青山,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昔日的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已转变为唐山市区中央的“绿肺”和“氧吧”,220多种植物郁郁葱葱,绿化率达到65%,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100多种野生鸟类往返栖息。通过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南湖区域的气候更加宜人,城市更加宜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产品供给更加有力,南湖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称号。

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南湖通过“生态+产业”模式,积极布局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体育运动、生态人文”等多要素的集聚,推动湖产共融化、湖城一体化、生态产业化。2019年,南湖共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实现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的连续增长。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逐步构建了以南湖为中心,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不但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土地增值,而且汇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外溢。

三是造福民生福祉,突显生态产品的社会价值。2018年4月,唐山南湖旅游景区对游客开放,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居住环境,以及16.6公里健身步道、光影水舞秀、文化博物馆等精品项目,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拥有了快乐生活、休闲的好去处,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时,生态型产业的发展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带动了城市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互动发展,让当地居民在享受良好生态产品的同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生态产品的社会价值日益显现。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

杜正贤

杜正贤,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20多年来共参与60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几千件文物,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书籍四部,被同行成为“考古界的奇才”。

中文名:杜正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

出生日期:1961

职业:考古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考古系

主要成就:参与60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几千件文物,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

代表作品:《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杭州的考古》

人物履历

1961年生于浙江东阳。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在杭州一直从事考古工作。

1995年主持的「南宋太庙遗址」荣获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0年主持的「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荣获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1年主持的「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和「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同获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4年「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又荣获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5年起任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并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考古事迹

杜正贤近20年一直沉浸在考古第一线,由他主持的「南宋太庙遗址」、「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和「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五度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到当前为止,全国共评选150项「年度十大」,他一人就独占五项,这在中国考古界是绝无仅有的。也因此他被同行称为「考古界的奇才」,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

见到杜正贤是一个中午,44岁已有些微发福的他,刚从考古所转来文保所上班第三天。言谈朴实,眼神深邃,似可洞见历史。「南宋时期和吴越国时期埋藏的东西是杭州最好的。20年来我的考古围绕的主线就是南宋。」他说。

南宋太庙遗址

终身难忘太庙遗址发掘

太庙遗址是宋高宗时修建,其巷道位置800多年来基本未变。提起发掘太庙,他记忆犹新,那是1995年4月初的一天,杭州下大雨,早晨8点雨初停,他独自爬上山,在山上看到下面拆房子,记忆中杭州好多街巷名称都是南宋时沿用下来的,包括太庙巷。

他猛然惊醒这里可能就是太庙。于是急忙下山验证自己的想法7月下旬,他们终于找到太庙围墙墙基,9月底又找到了太庙东面大门,面对着灰黄土块下掩埋着的800多年前条石青砖,他们露出了微笑。

在中国六大古都中,看得见的太庙只有北京一处,那是明清留下来的国宝。这次的发现堪称迄今为止我国经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太庙遗址,于是理所当然地入选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宋太庙的发现在杭州即引起轰动,加上杭州对太庙遗址的处理,成了后来中国城市考古保护遗址的经典案例,亦令杭州的考古出现新气象。如今,太庙遗址的开掘部分已填土封护,在遗址上,一座现代化遗址公园经已落成,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宽阔的广场上绿树环绕,地面的「人」字纹铺砖带有浓郁的南宋韵味。

这一发现成了临安城考古发掘的里程碑。

没胆识就没有重现

南宋皇朝在杭州有着140余年历史,对南宋临安城遗址的考察和研究,虽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由于遗址与现在的杭州市基本重叠,又位于老城区,人口密度大,考古工作难上加难,始终未有大的突破。

发掘太庙遗址一年之后,杜正贤就嗅到了南宋临安城的气息。他主持的临安府挖掘很富有戏剧性,当时挖掘只是一小块地方,但挖掘点非常准,先挖掘到一块变形宝相花纹砖,这一发现让他很兴奋,立刻将考古材料上报市,仇保兴看后就把整个市中心40多亩涉及到临安府的旧城改造全部停了下来。

此次挖掘面积仅800多平方米,但挖出的地方对照临安府图纸却是非常准确的,位置及几间房间的开间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

他和他的考古队用手铲和刷子,一下一下地勘察发掘,南宋临安城的布局、南宋皇城的范围、河路并行的城市体系逐渐显山露水,南宋临安城的珍贵记忆碎片就这样被一点一滴地修复起来。

现在有关临安城考古发掘的部分成果已被北京大学等高校选用,编入相关教材。此次发现对宋代建筑史研究有重大意义,当年即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判断千年御道令人折服

20年来,杜正贤参与60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几千件文物,而其他古都西安、北京、南京却没能如杭州这般有这么多发现。杜正贤常说,要有恒心、耐心、有自己想法才能有新发现。

考古挖掘,发掘者判断错误在所难免。但杜正贤的很多「预感」,似乎总在冥冥中向着正确方向行进,那些在别人看来都是莫名其妙、云里雾里的决定,却常能在最后一刻让每个人大吃一惊。

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

破中国陶瓷史两大疑案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发源地,中国瓷器名闻海外。但中国陶瓷史上有两大疑案一直困扰着陶瓷研究者,即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哥窑。长期以来,围绕这两大问题,学术界争论不休,但始终无法解决。

1996年,一个偶然机会,杜正贤在杂草丛生的凤凰山东麓山涧溪水旁,发现了疑是南宋官窑的瓷片。他兴奋地回忆说:「老虎洞窑址的挖掘是最辛苦的,前后时间拖得特别长,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发掘,其间还经历了与团伙偷盗的搏斗。」职业的敏感促使他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结果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瓷片和窑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窑址乍一露面,其瓷器和窑址的性质便在考古界、陶瓷界引起争议。

当时,杜正贤顶住压力,不唯书,不唯古,广泛收集和研究文献记载,结合老虎洞窑址发掘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首次提出老虎洞窑址南宋层就是南宋朝廷在都城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修内司官窑,也称「内窑」;元代层窑址则是一直以来无法搞清时代和内涵的「哥窑」。

在2001年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和2002年召开的老虎洞窑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经过仔细考察和反覆研究、论证,得出的结论与杜正贤的观点不谋而合,解开了困扰学术界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陶瓷史两大谜团。

考古界少见的大气和开放

考古界有句话说「好女不嫁考古郎」,勤奋的杜正贤却不仅受老天的垂青,还得到杭州姑娘的青睐,工作没几年就结婚了,没有夫人的支持,他自称不可能有这么多重大的发现。因工作忙,他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女儿的读书与游玩基本上交给夫人管。当记者索要一张全家福时,他抱歉地笑起来说,10多年没有三个人拍过照了。

世界多处留下足迹和声音

杜正贤从1999年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书籍共四部,其中《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杭州的考古》谓为精品。近年来,在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东方陶瓷协会、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官窑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的讲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

助手称七分努力三分运气

与杜正贤合作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周少华评价他是七分努力、三分运气。「他挖掘的时候专一,不让人插手,但发现后,却有着考古界少见的大气和开放的心态,在考古整理的过程中,无论学生、同行、记者、爱好者只要想来参观,都可以来」。杜正贤笑称其为「开放式考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新看法、新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考古才能发现更多未知的历史。」

战国水晶杯引出千古谜

战国水晶杯这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的出土,可是耗费了杜正贤的不少心血。那个时候,一些专家已经认定这块地方是「废地」,没有再开挖的价值。可杜正贤却似有预感地死活要坚持挖下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把筷子削成竹片,一点点抠墓里的填土,原始瓷器、玉器、玛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终于从他手里出土了,弥足珍贵的国宝─战国水晶杯也意外地发现了,这是杭州地区发现的最大战国墓葬。

考古泰斗连称「宝物」

至今,这只躺在杭州历史博物馆的水晶杯依旧是个美丽的谜。如此大的高纯度水晶在今天都是罕见的,当时的中国怎么会出产的,它究竟来自何方?当时的工艺水平远不如今,怎么能把这块水晶加工成杯子?

能把水晶杯这样既硬又脆、极易生成海绵体的宝物毫发无损地发掘出土,绝非易事。

当这件价值连城、给人留下许多猜想的宝物护送到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手里时,这双不知捧过多少国宝的手也激动地微微发抖,口中不断发出「宝物、宝物,世界独一无二」的赞叹。经专家们鉴定,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的国宝级文物。

如今在他脑海中,杭州城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德寿宫、皇城,大的道观、宫观、还有一些皇后宅院寺。杭州南宋很多皇后是不住在宫里面的,这样的宅院还很多。

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预感令队员莫名其妙

如在严官巷御街遗址发掘之前,他曾「预感」这块地下一定有戏而且是大戏,再三叮嘱考古队员一定要尽快在附近租到房子。大家当时都对这个「莫名其妙」的决定表示惊讶,因为在发掘点周围专门租房作为办公点是从未有过的事,何况这个发掘点看上去只是个小工程。

面对大家的迟疑,杜正贤急了,说:「如果租不到房子,你们就全部停工直到租到房子为止。依推测来看,这下面定有大文章,还得往下挖,短则需几个月,长则甚至需几年」。

当时一名年轻队员回忆说:那会儿我们都觉得杜老师的做法太不可思议。但当南宋土层渐渐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见御道大家心服口服

这就是全国唯一一条被发掘的千年御道─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天子的权威象征,在深埋地下八百多年之后,终于重新铺展在了世人的面前。众多考古学家誉之为南宋临安城考古的一次标志性发现。

还有一次杜正贤在1996年的皇城挖掘时,发现丽正门通道,是最重要皇城宫殿道路,挖出来后,当时突然发了大水,此时已快挖好的地方塌方了,塌出了一条沟,过去曾经挖掘的考古专家看后才知道这是他们当年曾经挖掘过的地块,位置一样,却因挖掘深度相差一尺半,错失了丽正门的重要发现。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目录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旅游界的重视,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应该取什么样的环境保护措施。本文就国内外开展生态旅游比较成功的几个地区进行研究,探讨它们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为我们进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但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或多或少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旅游环境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 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在生态旅游的定义之下,可以这样来定义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指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着眼于保护与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又与旅游环境有所区别。它符合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的良性运行为目的,是以某一旅游地的旅游容量为限度而建立的满足旅游者心理感知的一种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

近几十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生态旅游”提出之后,学界人士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旅游业界也纷纷进行实践。有开展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几个成功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进行一下探讨,总结一下他们的环保经验。分别从工程规划和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从工程规划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以青岛市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为例

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位于青岛市西海岸,坐落于胶南市黄山经济区,位于沙沟水库以北,韩家寨和岳家村以南,小珠山水库以西,薛家庄以东。喜鹊山森林休闲公园为了防止开展生态旅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关细则,严格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做好了前馈控制。它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原则来设计。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

(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

(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之后的四个部分分别就生物保护、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工程设计几个方面一一做了详细的设计规定。其中生物的保护又细分为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植物保护中对珍稀植物制定了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动物尤其要注重禁止猎捕活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防止废气、废水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安全卫生工程主要是针对游客需要所设置的安全、卫生设施做的一些必要的设计和规划,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谈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经验。

(二)从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保——以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 ,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武夷山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支持,其环保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前提

武夷山在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从旅游收入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的保护,二期的保护建设就投人了3.4个亿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环境的监控。这从经济上给了武夷山环保工作强大的资金支持。

2、通过制度、法规建设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

武夷山的保护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在九曲溪四曲的金谷岩上镌刻着一幅崇安县府禁渔令的岩刻:“……凡三十里内不许放药毒鱼及鹧鹚、网罟入境……”这方勒石法令被国内外专家们视之为经典的古代环保法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省、市各级管理者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出台有关保护法规执行,另一方面,也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订有效得保护了武夷山生态。

3、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环保意识

武夷山近年一直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在导游人员年审培训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环保意识,通过导游词以及自身的行动,让游客积极响应和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对游客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一是在旅游景点的明显位置,设立生态保护的宣传提示牌,例如在许多景区入口处可以看到“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禁止吸烟”等。另一方面以强制性条约和法规规范游客的行为,引起游客的高度重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严格处理,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结语

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主要在于生态旅游本身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从客观上就要求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不利的影响在于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和发展中都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基于以上几个案例,从工程规划方面要在开发之前设计好合理的工程;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列举景观生态设计有哪些

第一章 城市公园概论

第一节 城市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

第三节 城市公园的定义和分类

思考题

第二章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总论

第一节 城市公园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 城市公园规模容量的确定

第三节 城市公园的设施配置及用地平衡

第四节 城市公园设计的程序

思考题

第三章 综合公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综合公园的分区规划

第三节 综合公园的出入口设计

第四节 综合公园的园路及广场设计

第五节 综合公园的建筑小品设计

第六节 综合公园的地形设计

第七节 综合公园的给排水设计

第八节 综合公园的植物种植设计

思考题

第四章 专类公园

第一节 儿童公园

第二节 动物园

第三节 植物园

第四节 历史名园

第五节 风景名胜公园

第六节 游乐公园

第七节 工业遗址公园

第八节 其他专类公园

思考题

第五章 带状公园

思考题

第六章 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园

第一节 郊野公园

第二节 森林公园

第三节 野生动物园

第四节 湿地公园

思考题

第七章 城市公园设计实践案例剖析

第一节 济南市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槐荫花园”设计

第二节 昆明市大观河东岸滨水带状公园概念设计

附录:《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

参考文献

谁能介绍一处北京的抗战遗迹

生态景观设计案例

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景观设计

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景观设计

到明年再去看滹沱河花海,机动车辆将不能进入花海了。22日,记者从市园林局获悉,本月初,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景观工程已开始进场动工。

该工程将对四大公园进行改造,把滹沱河打造成石家庄市的河湖型开放景区,成为华北平原耀眼明珠。工程将于今年底基本完工,届时整个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将建成免费开放景区,实施封闭式管理。

对滹沱河沿线四大公园进行改造:

记者从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获悉,该工程是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的核心工程,西起中华大街,东至新元高速以东约300米的现状土坝,全长约10公里,规划建设总面积6600余亩。

本次改造范围与生态绿廊工程无重复建设,是对绿廊工程的补充,与其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华北平原的明珠。主要涉及对四个公园进行改造:滹沱河生态休闲公园(塔元春早)、滹沱河自然公园(云龙绚秋)、滹沱河古渡公园——古渡斜阳、滹沱河历史公园——滹沱记忆等。

滹沱河生态休闲公园:这里可以踢足球,打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

滹沱河生态休闲公园定位是以生态型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的滨河公园。以阳光大草坪和春花植物为主要特色,以草坪剧场、专题花园、自然林地、阳光球场、自然骑行道、滨水栈道等为主要景观。这里将建百米亲水广场,将滹沱河水引入滩地内,形成浅水池。查看更多......

杜克大学昆山校区生态景观设计

杜克大学昆山校区生态景观设计

设计单位:未来都市

生态设计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建筑与景观设计界的一大主题,围绕这个概念而生的各个设计准则在不同领域和尺度上得到实践。如何理解生态?如何做到生态?其核心问题是在当代后工业文明的背景下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大自然还原到景观中让人们生活在都市中仍然时刻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和光阴的变化,就需要把景观设计提升到生态设计与还原的层次。

杜克大学昆山校区景观项目2010年开始时,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挑战。杜克大学,这个全美排名前十的世界名校,要求设计师将生态与低碳更深层次的的文化内涵注入它第一个海外校园中,以代表其前瞻性的眼光和对全人类的责任心。

项目的合作与资助方昆山市也希望在取得经济高速成长的傲人成就之后填补缺失的文化空间,再现江南水乡和现代都市相结合的城市特质。

在2010年与美国aecom和英国erm等大事务所同场竞技的国际设计竞赛中,时惠来和她的未来都市设计事务所团队以新颖的生态设计概念胜出,并在随后四年中深化这个设计和指导施工。杜克大学昆山校区位于昆山高教园,一区用地200多英亩,包括学术中心、会议中心、创新中心、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等五个建筑群。查看更多......

山东:滨河绿地的生态景观设计

滨河绿地是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滨河绿地景观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居民生活、提升城市风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舒适的游玩性大大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休闲、等需要,这是很多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所无法比拟的。

河流作为生态链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局部气候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在关注城市河流的景观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其生态价值。由此可见,滨河绿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必须是一个满足多方需求的设计,这需要我们放眼全局,在研究其生态性的高度上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

1、项目概况:

本案例位置位于烟台市福山区仉村河杏坛路与河滨南路交界处,是仉村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景观河段。本次景观规划河段为自仉村河入内夹河口(桩号0+000)至仉村李村(桩号1+550)段,共长1.55km,现状河道底宽25-42m,此段河道东连河滨南路,南靠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北接仉村李、仉村张二村,现状河床条件良好,但仍需要进行清淤、除杂等清理工作,总体具有良好的景观建设条件。

山东:滨河绿地的生态景观设计

2、设计原则:

本案例作为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要依据河道整治的总体规划进行整体布局。加强自然山水的保护,降低城市景观的破碎度,由于本案拥有天然的河道和广阔平坦的地势,本案应以大面积绿化为主,用段落式布局,依据河流走向沿河建设绿道及休憩停留点,合理营造景观氛围。在尊重现状环境及地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微地形调整,在适当开阔的区域设计滨河公园,发展区域文化,形成“一条绿色走廊,一条生态恢复区,一个滨水公园,一条文化生活带”的生态和景观结构体系。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案的景观建设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在植物配置上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适地适树。

(2)生态性原则生态优先,任何景观建设都不能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在研究本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植物配置,整治河道的过程中尽量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整体设计要突出“大绿量”的特点,让人们走进绿色,让绿色融入人们生活。

(3)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参与者的使用感受,考虑人的舒适性、参与性、性需求,滨水区域适当设置亲水区域,功能设施和场地尺度要人性化。 查看更多......

德国多尔梅廷根化石体验园/棕地遗址生态景观设计

德国多尔梅廷根化石体验园/棕地遗址生态景观设计

甲方:holcim(南德)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2~2013年

完成时间:施工时间:2013~2014年

设计单位:戴水道设计

设计规模:10公顷

所在国家:德国

作品地址:多尔梅廷根

项目类别:生态水环境设计遗址公园休闲景观设计

项目委托:holcim(南德)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德国戴水道设计atelierdreiseitl

项目合作:德国polyplangmbh、德国siegmund景观设计

项目类型:生态水环境设计,遗址公园休闲景观设计

项目面积:10公顷

在位于德国多尔梅廷根附近水泥厂矿区遗址的土地复垦过程中,除了恢复农田耕地之外,还创建了一处新的公园,为居民和地区自然环境增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本设计没有移除场地内矿时(页岩开)的遗留地貌,而是通过适当梳理、改造、增设配套设施,向居民和游客提供自然主题公园,展示其历史背景。而这样的设计也为该地区增添了地域魅力。查看更多......

日内瓦“螺旋藻泉”培育花园生态景观设计

日内瓦“螺旋藻泉”培育花园生态景观设计

材料?蓝藻?是一种没有等价物的营养植物。通常作为营养补充剂来开发和使用,这个自古就存在的物种,已经在许多国家进行工业化地栽培,这些国家农业不发达,土地贫瘠。

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且是唯一包含了所有氨基酸、众多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植物蛋白源。

在独特而浪漫的文化中,设计时往往参考优美的自然现象来构筑他们的建筑。扭曲的规模和形式,自由地改变特定景观的视野。相似地,泉水置于日内瓦公共公园的桦林里,与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文物相呼应,同时它也生产食物。它既是一个花园,同时也是一个螺旋藻生产中心。查看更多......

哥德鲁普河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哥德鲁普河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歌德鲁普河是一条穿越圣何塞(sanjose)市中心长达4.8公里的一条河道。由于常遭受洪水侵袭,原沿河修建一条防洪堤,但是市希望通过河道整治,带来两岸土地的开发,并在此修建一个供人们休闲、的公共活动空间。

这个目的和我们日常承接的水利景观项目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国内景观专业一般在水利之下、之后介入,但是歌德鲁普河组成了一个综合设计小组。以哈格里夫斯为首,集风景园林、水利、市政、结构、地质等多专业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方位的滨河公园方案,将防洪功能与公园功能完美结合起来。

歌德鲁普河公园是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hargees)的设计作品。哈格里夫斯被赞为"风景过程主义之父"。哈格里夫斯是艺术与生态的结合,在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的内心世界深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我们对风景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查看更多......

英国伦敦马什巷沼泽地生态景观设计

英国伦敦马什巷沼泽地生态景观设计

马什巷景观项目位于英国lea河和dagenham支流之间的河滩地上,旨在升级现有的体育设施,创造沼泽地带新的生态景观。

项目的核心是一个翻新足球场、多功能体育运动场、设施场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游戏、体育、休闲活动功能的公园。项目所有区域的设计均运用了可持续性策略和生态学考量因素。

停车场区域利用可持续性城市排水系统(suds),多种野花、植物的引入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在场馆中安装了太阳能屋面板,起到了新能源利用目的。木门、天然木质长椅和其他城市街具使公园和河岸区域建立其联系。

为各年龄层设立的新游乐区域位于各个小岛的河滩上。当这些河滩被水淹没时,这些游乐空间将变成真正的岛屿,为游客带来一个尽管短暂却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中,由树干、波浪线柱子、绳道路和绳网为年轻群体创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天然游乐场。

一个为年龄较大的儿童设立的游乐区,包括一个基于生态探索的冒险的游乐区域。这个游乐区的框架由一系列的金属立柱和连接它们的木材甲板形成。查看更多......

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场的生态景观设计

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场的生态景观设计

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场的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垃圾填埋场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巨大,但随之产生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依据长春市生活垃圾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用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将垃圾场打造成一个城市中的公园是城市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长春市第一

北京植物园一二·九运动纪念地

1935年8月1日,中国***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同年12月9日,北平学联6000余名爱国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1985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北京团市委、学联在北京植物园建立一二·九运动纪念地。

景山公园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石碑于1943-1944年立下,当时是日本入侵中华的第6-7个年头。在民族危亡之际,傅增湘,潘龄皋,陈云诰三位清末翰林利用纪念明思宗殉国三百年之机,借明思宗舍身殉国之事,宣传忠勇报国的思想。纪念碑位于景山东陂山石之上。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

耕织图景区的“永和轮”是1904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发生战争后,清朝暗中资助日本食盐,日本战胜后送给慈禧的礼物,是国耻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的蒸汽轮船文物。景区位于颐和园西北部,定期为未成年人提供义务讲解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去年评为“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案例”。

天坛公园神乐署外广场

神乐署是明清两朝祭祀乐舞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日军侵华期间,日军“西村部队”曾在神乐署大院建立细菌实验室,研制细菌武器。19年,市将神乐署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并在凝禧殿前设立“国耻纪念地”标志碑。神乐署位于公园西门内稍南侧。19年5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将“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的牌子镶嵌在广场北墙上。

中山公园中山堂

1931年9月23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会在中山公园中山堂集会,向东北死难同胞致哀。1938年初,日伪新民会在中山堂设立专门奴化青少年的机构——新民青年实施委员会。中山堂位于祭坛北,2002年整修后的中山堂大厅内新建了一座汉白玉孙中山塑像。

中山公园中山音乐堂

1942年1月,日伪新民会中央委员会发起“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为主题的歌曲征选活动,日伪新民会中央委员会决定在中央公园内建一音乐堂,作为中选歌曲的演出场地。1951年9月2日,首都各界群众5000余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大会”。中山音乐堂位于五色土东南。目前,由市派给北京交响乐团排练;不排练时委派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中山公园拥有音乐堂产权。

北京动物园猴山

猴山建于1942年,是日本侵华时期由日本人建成。2007年,因按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西路,将猴山参观通道、隔离墙拆除,猴山内的石头主峰被削低一米后,作为遗址保留了下来。猴山是北京动物园著名的“三山”(狮虎山、熊山、猴山)建筑之一。2009年9月,对旧猴山进行改建。原山体被玻璃幕墙环绕,面积也有所减少。

紫竹院公园福荫紫竹院行宫

福荫紫竹院原是明代所建庙宇,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后,院落损坏严重。民国期间,福荫紫竹院作为皇室财产数度被出租、转赠、占用。1937年的行宫曾是日军的疗养院。行宫位于公园西北部,目前举办雪域星生珍藏唐卡艺术展等一系列园林文物展览。